申士忠我與書結緣,聽母親說是從我出生一周后抓周始。母親在我面前放了三樣東西:一個算盤、一本舊書和三塊餅干。我不假思索地奔書抓去,小手按在書上。自此母親逢人便說,我長大了是塊讀書的料。
這話還真被母親說對了。我讀小學三年級時,就跟著姐姐搶著讀《水滸傳》了。那是一本破舊不堪的書,紙張泛黃,缺角少頁,只有書脊上還能依稀看出“水滸”字樣。梁山一百單八將,深深印在腦海里,讀到入迷處,洋油燈燒焦了劉海兒都不曉得,姐姐看著我光禿禿的腦門笑個不停,送我一個“書迷”的雅號。
上中學后,學校離家二十多里地,中午在校吃飯,我便把家里給的吃飯錢節省幾角用來買書。我買的第一本小人書是《叱咤風云》,當時小伙伴們知道我有這本書,都爭相借閱,后來不知被誰借去了未還,至今都感到惋惜。第一本文學書是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,是作家李英儒創作的長篇小說,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,記得是輕型紙印刷,紙張雖薄,字卻不透,看著很清晰。以后陸續購買了《老殘游記》《三言二拍》等書籍。
上高中后,我又買到《唐詩三百首》,是中華書局出版的繁體豎排平裝本。我確信“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吟詩也能吟”這句古訓,每當閱讀時就得查字典標注繁體字,又想到用英文本抄寫字典上的所有繁體字,標上簡體,足足抄了一本,用時一個多月。自此我識讀繁體字的能力大有提升,這對我日后閱讀古典文學和練習書法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基礎,受用終生。
自從熟讀《唐詩三百首》之后,還真自不量力地作起五絕七律來。我寫的第一首“七律詩”是《詠雛燕》,有感而發。起因是夏季里的某一天中午,我家屋檐下墜落一只雛燕,稀疏的羽毛尚未豐滿,骨瘦如柴,躺在地上一動不動。我見了之后趕緊撿起來看了看,已經沒有了氣息,一命嗚呼了。我的傷感同情之心頓生,就把雛燕埋到園子里,算是對雛燕最好的安慰吧?;氐轿堇锬X中還是雛燕可伶的身影,遂提筆賦詩一首《詠雛燕》以悼念之。多年以后,只記得其中的兩句“哀哉雛燕生幾何,未歸南方客北國”。
我大量購書是在1985年以后。除了在書店買書,更多的是從出版社郵購。當時與全國十多家出版社有聯系,郵購自己想看的書。像人民文學出版社、上海古籍出版社、中華書局、上海書畫出版社、文物出版社等都是我光顧的出版社,這些出版社非常講信譽,購書款余幾分錢都會退給讀者,以郵票的形式退還,令人感動。我郵購書籍最多的出版社當推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,郵購了《呂氏春秋校釋》《文心雕龍譯旨》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《四大名著》等古典文學書籍,讀了這些書,開闊了我的閱讀視野,豐富了我的書櫥,每天坐擁書屋,好不愜意!
郵購新書開銷太大,為了節省錢,我又熱衷于逛舊書攤,舊書不厭百回讀,物美價廉,也是藏書中必不可少的補充。每到一地出差或者旅游,都要光顧當地的舊書攤,從中掏出價廉而喜歡的書。2005年8月,我去遼寧大石橋拜訪謎友,在街邊舊書攤買到一本1982年出版的《桃花扇》,愛不釋手。
最近幾年又開始從淘寶網上購買書籍,實體書店的書太貴,有的不打折,有的打八折,而在網上能買到五折書,少花不少錢。但網購有個苦惱,就是店家對書的包裝不到位,經常收到破損折角的書,尤其是精裝本的書,最怕磕書角。
買了四十多年的書,家里到處都是書,用汗牛充棟來形容還不敢當,用滿眼都是書來表達并不為過。2020年初冬接觸到孔夫子舊書網,這里是舊書的世界,也有新書出售,我在孔網上購買了一些舊書。后來萌生了開網店的念頭,把自己手里不想留的書掛網上出售,豈不妙哉。于是在孔網上注冊一個店鋪,取名“勤耕堂主的書攤”,為啥取這樣一個店名呢?因為我的書房名叫“勤耕堂”。
自從開了網店,與書的緣分更大了??拙W上售書生意還不錯,賣出不想留的書,再買進自己喜歡的書,以書養書,不亦樂乎。每有新訂單到來,我都喜不自勝,頗有成就感。我及時回復買家,保證二十四小時內發貨。本著誠信經營,講信譽,重品質,精心打包,及時發貨的原則,讓購書者滿意,也讓平臺放心。正是:新書買進心生喜,舊本掏出眼放寬。
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。讀書能讓一個人從愚昧走向聰明,從貧窮走向富裕,更能升華人的品味。腹有詩書氣自華,凈化心靈全靠她。一本好書在手,便忘卻了世事的塵囂,心清如水。是書涵養了我的人生,也是書一直在催我奮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