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習記者 崔凱歌 生活報記者 呂曉艷
“莎莎姐是概率論的‘天花板’,高數和概率論講得都特別好!”“莎莎姐yyds!太認真負責了,是我大學期間最喜歡的老師!”這些在公眾號留言區刷屏的評論,“表白對象”莎莎姐,是來自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數學老師。
課上,莎莎姐是把復雜高數知識“講出花”的“表情包大王”;課下,莎莎姐是和同學們每時每刻都有問必答的“數學界顏值擔當”“答疑姐姐”;教學上,莎莎姐則是有著眾多光環的“80后”理學女博士、教學比賽達人。近日,生活報記者采訪了哈理工理學院工科數學教學中心教師李莎莎,走進“范兒姐”莎莎構建的充滿數學學科“理性”與對學生傾注“感性”相互交織的教學世界。
用理財產品舉例子 讓高數課貼近生活
讓很多大學生“談之色變”的高數課,在李莎莎老師的講解下有了生機和趣味,她的高數課不僅人氣高,而且好評如潮?!拔医洺O?,怎么能讓高數知識點平易近人一些、接地氣一些,讓學生們能更容易接受一些?!睘榱税央y懂的知識化繁為簡、融入生活,“莎莎姐”使出了“十八般武藝”。
“想象一下大家買理財產品,有兩個業務員在向你推銷。第一個業務員說我們的理財產品每年給你計息兩次。另一個業務員說,我們的理財產品雖然利息一樣,但是一年計息10次?!币惶酶邤嫡n上,李莎莎把學生們代入到故事中?!按蠹宜伎純蓚€問題,第一,計息次數越多,利息就越多嗎?第二,如果計息的次數趨于無窮,就是每分每秒都在計息的狀態,我們會不會成為億萬富翁呢?”帶著問題,經過計算機模擬和公式推導,得到了數學上的重要極限公式——第二重要極限。用生活中常見的理財問題切入,“第二個重要極限”公式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。
李莎莎也會用自己的經歷來舉例子?!拔易x碩的時候一直想去長白山天池看看,后來機會來了,我考上了吉林大學數學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,報到的當天下午,我就坐上了從長春到圖們的火車。第二天早上,當我到達長白山腳下的時候,那種對長白山天池的期待和向往之情就達到了頂峰。然而爬到山上后霧氣繚繞,根本沒法看到天池,一瞬間期待的心情跌倒了谷底。那我想問,這有沒有影響我從長春到圖們到長白山腳下時,對天池的期待和向往呢?顯然是沒有的?,F在把我對天池的期待和向往之情抽象成一個期待函數進行數學建模,我描述的經歷就是當自變量無限接近一點時,函數的變化趨勢,也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函數在一點處的極限?!?/p>
生活中的案例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、拉近距離,李莎莎一直思考怎樣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數學,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學習高數知識。
課堂上的“表情包大王” 也是“即興表演藝術家”
在課堂上,熱情洋溢的李莎莎還被學生們稱為“表情包大王”?!耙驗榕聦W生聽高數課聽困了,所以課前我會盡量把自己打扮精神,認真搭配衣服,再涂個口紅。有時候上課表情比較豐富,就被學生PS成了表情包?!崩钌錆M趣味的高數課在學生中很有人氣,甚至有不認識的學生來找她拍攝畢業視頻的素材。
為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,李莎莎不但是“表情包擔當”,還是“即興表演藝術家”。在課堂上講到函數的連續性時,她會拿出隨身攜帶的飄帶,變出兩條靈巧的函數曲線,當兩個飄帶連接時,函數的連續性這個抽象的知識點,就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演繹成具象化的畫面。粉筆、水杯、面包……這些隨手可見的物品到了李莎莎老師手中,都會與一個個數學知識點相連,巧妙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。
全天候答疑解惑 給學生“永久答疑權”
在哈理工任教7年,李莎莎帶過的很多學生已經走出校門。她建立了學生QQ群,只要曾經做過她的學生,就擁有“永久答疑權”,關于數學問題的探討,李莎莎看到后都會耐心回復:“有的學生已經在互聯網公司上班了,還會在QQ上和我探討三角剖分的問題。我回答所有學生的問題,只是因為他們是我的學生,他們需要我?!?/p>
有時候,沒辦法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,李莎莎甚至會覺得有些著急?!耙驗閷W生的性格不一樣,有的學生性格急,我就盡量秒回?!崩钌隽艘粋€電子小冊子,里面密密麻麻幾十頁,都是給學生的答疑記錄,從清晨到夜晚,面對學生們的各種疑惑,李莎莎都用語音、文字和圖片一一解答。
受母親鄉村任教30年影響 教師夢想生根發芽
在與學生的相處中,李莎莎一直覺得,只要老師真心實意地對待學生,學生也會心里有老師,這是一種心意上的“雙向奔赴”。
受到當鄉村教師30年的母親的影響,李莎莎從小就有一個當老師的夢想?!爱敃r家里有一個小哥哥是媽媽的學生,因為父母離異沒有人管他,那天還發燒了,我媽媽就把他帶回家里,給他買藥、做吃的,當時小哥哥躺在我家的炕上,我印象特別深?!庇H眼所見媽媽和學生們的故事,讓李莎莎從小就意識到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么深遠,想當老師的契機也從此在她的心里生根發芽。
陪護患病父親住院 她在醫院樓道錄課直播
有一次,父親因為肺癌晚期入院化療,她一邊住院陪護,一邊給學生們上課?!耙婚_始沒有單間病房的時候特別困難,有時候第二天爸爸要做檢查,我得提前一天在樓道里把課錄出來?!奔词惯@樣,李莎莎也沒落下一節課。后來住上兩張病床的單間,她就在病房里給學生們直播上課?!爱敃r爸爸在化療,打針難受,但是為了不影響我講課的思路,他即使站都站不穩了,也要忍著疼;上衛生間的時候一手拿著藥袋子一邊關門,不想影響我上課?!崩钌v到這里,聲音有些哽咽。
學生們也時刻關心老師的情緒,會在她的課上最“歡實”地回應配合,也會在她改變課程計劃的時候關切地詢問她的狀況。熱情又真誠,是李莎莎描述學生們最常用的詞語。
未來計劃打造線上線下混合課堂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
“80后”理學女博士、全國高校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創新示范交流活動決賽一等獎、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——《高等數學》課程骨干成員、與團隊開發的慕課課程點擊量高達400余萬,選課人數近9000人……雖然有眾多“光環”加身,但李莎莎謙虛地表示:“我的成長來自團隊和學校學院的鼓勵和幫助,我身處的團隊是國家級課程思政名師團隊,團隊中的老教師甘為人梯,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教師?!?/p>
李莎莎認為,自己在教學上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?!笆紫染褪且蛟煲粋€線上線下混合的課程教學模式,課前線上預習、課中師生互動、課后學生拓展總結,形成一個閉環。第二件事就是基于OBE教學理念,以成果為導向,以學生為中心,持續改進。不同專業不同設計,打造不一樣的數學課堂。著重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、數學創新能力、邏輯思維能力、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組織協調,溝通合作等高階能力?!?/p>
如何讓更多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魅力,通過學習數學獲得價值和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,李莎莎從未停止研究和思考。